基金賺錢該贖回嗎?專家教你判斷時機與三步驟策略

最近台股衝上兩萬點,我的信箱塞滿讀者詢問:「基金賺了20%該跑嗎?」、「定期定額要不要停利?」說真的,去年我也遇過同樣困擾。手上那檔科技基金漲了35%,每晚盯著淨值掙扎要不要贖回,結果碰到聯準會升息,三個月內獲利吐光光...這種痛我懂。

五個關鍵指標判斷贖回時機

基金有賺錢要贖回嗎?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,但可以從五個面向評估:

判斷指標檢核重點行動建議
原始投資目標 買基金時設定的報酬率達成了嗎?資金有急用需求嗎? 達成目標可部分贖回,未達標續抱
基金績效表現 跟同類型基金比排名前50%嗎?連續幾季落後大盤? 排名後段班考慮轉換或贖回
市場趨勢變化 產業是否出現衰退訊號?央行政策轉向? 景氣拐點出現應減碼
個人資金規劃 這筆錢半年內要用嗎?有其他更好投資機會? 短期用錢建議獲利入袋
情緒管理狀態 看到波動會失眠嗎?每天查淨值超過三次? 影響生活就該調整部位

我發現很多人基金有賺錢就想贖回,純粹是害怕失去獲利。去年我認識的張小姐就是這樣,越南基金賺15%就全部賣掉,結果錯失後面60%漲幅。與其被情緒牽著走,不如問自己:當初為什麼買這檔基金?這個理由現在還成立嗎?

真實案例:我的同事老陳2020年買進美國生化基金,設定30%停利點。達標後他贖回本金,保留利潤繼續投資。今年淨值修正15%,但他整體仍賺25%。「留賺錢的部位在場上」是他常掛嘴邊的話。

三種實用贖回策略比較

基金賺錢到底要不要贖回?關鍵在方法。直接全賣或死抱都不聰明,試試這些實戰技巧:

階梯式停利法

這招適合波動大的股票型基金。設定三個獲利目標:
1. 報酬率15% → 贖回30%部位
2. 報酬率25% → 再贖回30%部位
3. 報酬率40% → 贖回剩餘部位
去年我用這方法操作AI主題基金,在25%報酬時先贖回三成,後來碰到Nvidia財報暴雷跌兩成,但因為已部分入袋,整體還是賺。

定期定額動態調整

定期定額獲利要不要贖回?我的做法是:
- 報酬率>20%:每月扣款金額減半
- 報酬率>30%:暫停扣款並贖回50%
- 報酬率跌破10%:恢復原始扣款金額
像0050這種大盤ETF就很適用,既能鎖定利潤又不錯過長線行情。

股債再平衡策略

如果你同時持有股票型和債券型基金,可以這樣做:
股票基金上漲20% → 贖回超漲部分轉入債券基金
維持原始設定的股債比例(例如70:30)
這種機械化操作能強迫自己「賣高買低」,我每季檢視一次,避免人為判斷失誤。

說到基金有賺錢要贖回嗎?隔壁王伯伯的教訓讓我印象深刻。他去年把賺錢的全球科技基金全贖回,轉進當時熱門的生技基金,結果買在最高點虧損30%。贖回後資金怎麼安排,往往比要不要贖回更重要

贖回實務操作指南

台灣基金贖回流程

贖回其實很簡單:
1. 登入銀行網銀或基金平台
2. 選擇「贖回」並輸入單位數
3. 確認匯款帳戶(通常T+3日入帳)
4. 注意!部分境外基金有匯款手續費200-500元

說到這提醒大家,別像我第一次贖回時犯傻。以為選「轉申購」免手續費很划算,結果發現只是轉到同公司其他基金,根本沒真正獲利了結。

稅務成本精算

項目境內基金境外基金
資本利得稅 免稅 免稅
股利所得 併入個人所得稅 納入海外所得*
二代健保補充費 單筆股利>2萬需課2.11% 免徵

*海外所得超過100萬台幣且基本所得額>670萬才需申報

去年我贖回某檔高配息基金領到18萬股利,結果被課了3,798元健保補充費。如果早知道,我會選擇累積型基金避開這筆支出。

贖回後資金配置建議

基金有賺錢贖回後怎麼辦?別讓錢閒著:

  • 轉戰債券基金:升息尾聲進場布局,鎖定高利率
    (現在美國投資級債殖利率約5.5%)
  • 高股息ETF:台股高股息ETF平均殖利率4.8%
    (0056、00878都是熱門選)
  • 美元定存:部分銀行提供6個月定存5%優惠
    (適合短期可能用到的資金)

我自己的資金分配比例是「333原則」:三成轉入穩健債券、三成布局價值型股票、三成留現金等待機會。剩下10%犒賞自己,畢竟賺錢就是要享受嘛!

講到基金有賺錢要贖回嗎?我必須吐槽某些理專。明明客戶賺15%想贖回,他們卻說「放著會賺更多」,結果遇到股災倒賠。拜託,投資人的錢不是你的實驗品啊!

常見實務問題解答

Q:基金賺多少%該考慮贖回?

看基金類型:
- 股票型:15-25%可部分獲利了結
- 債券型:8-12%考慮贖回
- 平衡型:12-18%評估減碼
重點不是賺幾%,而是市場位置。像2021年科技股本益比飆到40倍,賺20%就該跑。

Q:定期定額基金賺錢要停扣嗎?

三種情境:
1. 市場過熱(如台股萬九以上)→ 續扣但部分贖回
2. 剛開始獲利(報酬<10%)→ 維持原計畫
3. 達到目標(如存到頭期款)→ 全數贖回
我定期定額台股基金七年沒停扣,期間報酬從-20%到+65%都經歷過,關鍵在選對市場。

Q:贖回後淨值又漲會後悔怎麼辦?

記住兩個原則:
1. 賺自己看得懂的錢,市場永遠有機會
2. 用「少賺的焦慮」換「賠錢的風險」很划算
我有次贖回後基金又漲15%,當下嘔得要命。但三個月後它暴跌25%,瞬間覺得自己好明智。

基金經理人不說的真相

最後分享業內才知道的殘酷事實:
1. 基金規模暴增時往往是高點(散戶最愛追高)
2. 當理專狂推某檔基金,通常是公司下銷售任務
3. 所謂「長期投資」有時只是績效差的遮羞布

去年有檔熱門基金規模從50億衝到300億,結果接下來半年跌掉25%。所以當你開始思考「基金有賺錢要贖回嗎」,往往就是該行動的訊號。

說到底,基金賺錢要不要贖回?我的建議是:
- 達到目標就該慶祝獲利
- 市場狂熱時要逆向思考
- 永遠保留再進場的彈性
與其糾結要不要賣,不如建立自己的投資規則。畢竟在市場活下來的人,都是紀律戰勝情緒的贏家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