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真的,我以前覺得做饅頭根本是玄學!明明跟著食譜做,結果不是硬得像石頭,就是塌得像爛泥,差點氣到把麵粉罐扔出窗外。但你們知道嗎?自從被隔壁阿嬤笑過之後,我卯起來研究,現在我家冰箱可是隨時都有手作饅頭的呢!今天就把我摔過好幾次跟頭才學會的壓箱寶分享給大家,保證連廚房新手都能一次成功!
目錄
基礎白饅頭食譜:萬變不離其宗的老祖宗

這款真的是最最基礎的入門款,搞懂它,後面變化款根本小菜一碟。別看它白白的好像很無聊,麥香可濃著呢!
食材(約做 8 顆):
材料 | 重量/容量 | 靈魂筆記 |
---|---|---|
中筋麵粉 | 500g | 用台灣本地的就超香!別迷信進口 |
冷開水 | 260ml | 水溫是關鍵!夏天用冰水,冬天用室溫水 |
速發酵母 | 5g (約 1.5 茶匙) | 買小包裝比較新鮮,開封後要冷藏 |
細砂糖 | 30g | 幫酵母加把勁,不是為了甜味 |
植物油 | 15ml (約 1 大匙) | 任何沒味道的油都行,饅頭會更光滑 |
鹽 | 一小撮 | 真的只要一點點!提味用 |

做法:
- 激活酵母不馬虎: 先把冷開水(切記!夏天冰水,冬天常溫水)、糖和酵母倒進小碗。輕輕攪拌一下,然後丟在旁邊等它「發功」約 5-10 分鐘。看到表面浮一層泡沫?恭喜!你的酵母活跳跳。要是沒動靜…嗯,酵母可能睡著了(過期了),快換一包!這步驟絕對不能省,關係到你的饅頭能不能長大成人。
- 揉麵團到三光境界: 找個大盆,把麵粉和鹽先混勻。慢慢倒入酵母水和植物油。這時候很黏?正常!別急著加水。開始用你吃奶的力氣「揉」!對,不是攪拌,是用力地揉、壓、甩、折疊。檯面撒點手粉(額外的麵粉),把麵團移到檯面上繼續奮鬥。目標是「三光」:手光(手上不黏)、盆光(盆子乾淨)、麵團光(表面光滑)大概要揉 15 分鐘跑不掉。揉到拉開一小塊麵團,能出現薄薄的「手套膜」但容易破的狀態就差不多了(不用像麵包那麼薄)。老實說,這步很累,但認真揉,饅頭口感差超多!懶得揉?麵包機的「揉麵團」功能是你的好朋友。
- 第一次發酵看環境: 把揉好的麵團滾圓放回盆子,蓋上濕布或保鮮膜(戳幾個洞透氣)。放在溫暖沒風的地方讓它長大。多久?重點看狀態,不是看時間! 夏天大概 40-60 分鐘,冬天可能要 1.5-2 小時。怎樣叫發好?手指沾粉戳下去,洞口不回縮也不塌陷就對了。發過頭會有酸味,那就不妙了。我曾經貪快放電鍋旁(保溫狀態),結果半小時就發過頭…整團報廢,心痛啊!
- 排氣整形要仔細: 發好的麵團拿出來,放在撒了手粉的檯面上。別客氣!用力「搓揉排氣」,把發酵的大氣泡都擠出來,揉回原來差不多的大小。這步決定饅頭組織細不細。然後用擀麵棍擀成長方形大薄片(厚度約 0.8cm)。從長邊緊緊地捲起來成長條狀,收口捏緊。用刀切成 8 等份。切面會有漂亮的圈圈哦!
- 最後發酵看手感: 切好的小麵團墊上饅頭紙(或烘焙紙剪小塊),放進蒸籠或蒸鍋裡(鍋裡放冷水就好),蓋上蓋子讓它們休息最後一次。這次時間比較短,約 20-30 分鐘。發好的狀態是用手指輕按麵團側邊,會慢慢回彈,感覺蓬鬆有彈性就對了。(發酵溫度時間對照表)
環境溫度 | 大約所需時間 | 判斷重點 |
---|---|---|
夏天 (28°C↑) | 15-20分鐘 | 按下去緩慢回彈約1/2 |
春秋 (22-26°C) | 20-25分鐘 | 按下去緩慢回彈約2/3 |
冬天 (22°C↓) | 25-35分鐘 | 按下去幾乎完全回彈,明顯變大 |
- 蒸製火候是靈魂: 開中大火開始蒸。看到鍋邊冒出大量蒸氣(表示水滾了)開始計時 15 分鐘。時間到先別開蓋! 這是重點!關火後悶 5 分鐘,讓溫度慢慢降,饅頭才不會因為冷熱變化太快而皺皮塌陷。悶好再開蓋,完美光滑的白饅頭就出爐啦!我絕對不會承認第一次沒悶就開蓋,結果饅頭瞬間變成「皺臉老婆婆」的糗事…掌握這份饅頭食譜,基礎就穩了!
濃郁系黑糖饅頭食譜:古早味香氣的誘惑

誰能抗拒那深邃的焦糖色和濃郁香氣?這款黑糖饅頭食譜我家小孩超愛,甜而不膩,當早餐或點心都讚。
食材(約做 8 顆):
材料 | 重量/容量 | 重點提醒 |
---|---|---|
中筋麵粉 | 500g | 同白饅頭 |
熱開水 | 150ml | 用來融化黑糖! |
冷開水/牛奶 | 120ml | 降溫用,夏天可冰 |
品質好的黑糖 | 100g | 強烈建議買塊狀自己敲碎,香氣差很多!粉狀的風味常不足 |
速發酵母 | 5g (約1.5茶匙) | |
植物油 | 15ml (約1大匙) | |
鹽 | 一小撮 | |
老薑泥 (選配) | 1茶匙 | 加一點點,風味更層次 |

做法:
- 黑糖融化要確實: 把熱開水沖入黑糖(和薑泥,如果用)中,攪拌到黑糖完全融化。一定要放涼!放到摸起來溫溫的或涼的才能用。 熱的黑糖水會把酵母燙死!等不及?可以隔冷水降溫。然後加入冷開水或牛奶讓溫度再降一些。
- 揉進深層韻味: 接著步驟就跟基礎白饅頭很像了。酵母加入完全涼下來的黑糖水中攪拌均勻,激活幾分鐘(不用等泡,因為黑糖水顏色深看不出)。麵粉和鹽混勻,倒入黑糖酵母水、植物油。開始揉麵團!黑糖麵團通常會濕黏一點點,別怕,揉到三光就對了。揉久一點,讓黑糖的香氣完全融入麵糰。
- 發酵整形同基礎: 第一次發酵(看狀態)、排氣、擀開、捲成長條、切塊。(切開時深褐色的層次超療癒!)最後發酵也一樣看手感(按下去慢回彈)。薑汁口味超適合冬天早晨,暖胃!
- 蒸製技巧有巧思: 一樣冷水起蒸,中大火蒸15分鐘,關火悶5分鐘。黑糖饅頭食譜容易上色不均?蒸鍋水一次加足,火力保持穩定,悶的時間不能偷懶!這份饅頭食譜的香氣,保證讓你還沒開鍋就流口水!
鹹香爆表蔥油卷饅頭食譜:一出鍋就被搶光的邪惡美味
這不是包子,是升級版的豪華蔥卷!鹹香蔥油和柔軟饅頭的結合,邪惡到不行。這份饅頭食譜絕對是家宴的亮點!
食材(約做 6 個大卷):
材料 | 重量/容量 | 關鍵提醒 |
---|---|---|
麵團部分 | ||
中筋麵粉 | 500g | |
冷開水/牛奶 | 260ml | 牛奶更潤 |
速發酵母 | 5g (約1.5茶匙) | |
細砂糖 | 20g | |
植物油 | 15ml (約1大匙) | |
鹽 | 一小撮 | |
蔥油餡部分 (現做現用!蔥遇鹽會出水) | ||
新鮮青蔥 | 100-120g | 洗淨徹底擦乾!切細蔥花 |
豬油或食用油 | 50ml | 豬油香氣無敵,植物油也行 |
白胡椒粉 | 適量 | 提味 |
鹽 | 1/2 茶匙或依喜好 | 包之前才拌入蔥花! |
香油(選配) | 1茶匙 | 增加香氣 |

做法:
- 麵團打好基礎: 先揉好一個基礎麵團(步驟同「基礎白饅頭」的前三步:激活酵母、揉麵至三光、完成第一次發酵)。這個饅頭食譜的基底要穩。
- 蔥油餡現拌現用: 在麵團第一次發酵時準備蔥油餡。青蔥洗淨後,一定要用廚房紙巾徹底吸乾水分! 切細蔥花。將油燒熱(用豬油的話需要先融化再稍微放涼至溫熱),加入白胡椒粉(和香油,如果用)拌勻。鹽千萬不要先加進去! 等麵團排氣擀開後再拌入蔥花裡。
- 擀開抹油撒蔥花: 發酵好的麵團取出排氣。擀成一個大大的長方形薄片(約 0.5cm 厚)。把「蔥油」(不含蔥花和鹽的部分)均勻刷在麵皮上。這時才把鹽拌入切好的乾燥蔥花裡(拌勻後蔥會稍微濕潤是正常的),然後均勻撒在刷好油的麵皮上。邊邊留一點空白方便收口。
- 捲緊切卷不手軟: 從長邊開始緊緊地捲起來,捲成長條狀,收口捏緊。用鋒利的刀切成 6 等份。切面可以看到滿滿的蔥花了嗎?超誘人!
- 最後發酵看飽滿度: 墊紙放入蒸鍋,蓋上蓋子進行最後發酵約 20-30 分鐘(看狀態:變飽滿、觸感有彈性)。
- 大火蒸出香氣: 冷水起蒸,中大火蒸 18-20 分鐘(因為卷比較厚實)。悶 5 分鐘以上再開蓋! 這步驟超重要,蔥花才不會變黃。開蓋瞬間那個蔥油香…嘖嘖,神仙也站不穩!這份饅頭食譜的鹹香魅力,絕對試過就回不去。

饅頭成功關鍵心法 & 疑難雜症破解
做了這麼多次,不藏私分享真正有用的心得,還有那些網路上講不清楚的細節:
- 酵母活性是命脈:
- 買小包裝、勤檢查: 開封久了的酵母效果打折。簡單測試:一小匙糖+溫水(不燙手)+一小匙酵母,等10分鐘沒豐富泡沫?請丟掉換新!
- 水溫殺手: 融化酵母的水,絕對不能燙手! 體溫(約37°C)左右最安全。冰水?酵母會睡著。熱水?直接殺死。寧可涼一點慢一點發,也不要冒險。
- 揉麵是口感關鍵:
- 揉夠才有筋性: 揉不夠的麵團,蒸出來組織粗糙沒彈性,容易塌。揉到「三光」是基本門檻。別偷懶!用機器代勞也行(麵包機揉麵模式約15分鐘)。
- 水量微調是藝術: 食譜水量是參考值。不同牌子麵粉、環境濕度都會影響。感覺太乾裂?手指沾點水抹在麵團上繼續揉。太濕黏?少量多次撒手粉(麵粉)。最終麵團應該是柔軟但不黏手。
- 發酵狀態 > 發酵時間:
- 看狀態!看狀態!看狀態! 時間只是參考。第一次發酵看「手指戳洞測試」(洞口穩定)。最後發酵看「觸感回彈」和「飽滿度」。夏天放冷氣房和冬天放暖爐旁,時間差很大!
- 發過頭有救嗎? 輕微過頭:排氣時多揉幾下排掉酸氣。嚴重過頭(有酒味、塌陷):唉,通常沒救,當老麵引子吧(分小塊冷凍,下次做饅頭加一小塊進去增加風味)。
- 蒸製與悶蒸是門面擔當:
- 冷水起蒸最穩: 讓饅頭在逐漸升溫的環境中最後長大一點點。
- 火力要足: 用中大火維持穩定的蒸氣。火太小饅頭會僵掉長不大。
- 悶蒸是防皺皮神器: 關火後至少悶5分鐘!讓鍋內外溫度趨近一致再開蓋。急著開蓋,冷空氣衝進去,熱脹冷縮,饅頭立刻皺給你看。別問我怎麼知道的…(低頭)。
- 常見翻車現場解析:
- 饅頭死硬(石頭饅頭): 酵母失效、水溫過高燙死酵母、揉麵不足筋性不夠、發酵不足。
- 饅頭塌陷皺皮: 發酵過度、最後發酵不足、蒸製過程掀蓋讓冷空氣進入、關火後沒悶直接開蓋。
- 表面坑坑疤疤: 排氣沒排乾淨、整形時麵團表面乾掉、蒸鍋水滴到饅頭表面(鍋蓋包塊布或選拱形蓋)。
- 組織粗糙有大孔洞: 揉麵不均勻、排氣不徹底、最後發酵過度。
(饅頭保存小秘訣)
- 完全放涼再密封,否則水氣悶著會讓表皮濕黏。
- 冷藏:2-3天內吃完。冷藏會讓澱粉老化變硬,吃前務必再蒸過恢復柔軟。
- 冷凍:放涼後密封冷凍,可保存1個月以上。免解凍! 直接冷水起蒸或電鍋外鍋放半杯水蒸熱,和新鮮出爐一樣好吃!冷凍庫常備幾顆自家做的饅頭,超安心。

饅頭控必存 Q&A
Q1:每次最後發酵都抓不準時間,常常發過頭或發不夠,怎麼辦?
A: 不要再死記時間了!環境溫度差太多。最簡單就是「觸感回彈法」:輕輕按壓饅體生胚的側邊(不是頂部),如果按下去的地方會非常緩慢地回彈回來,並且留下淺淺的指印痕跡,就表示發酵得剛剛好了。回彈太快是沒發夠,完全不回彈甚至塌陷就是發過頭了。多做幾次,手指就有感覺了!
Q2:手揉麵團揉到懷疑人生,到底要揉多久才算夠?有沒有偷吃步?
A: 確實很累人!目標是「三光」(麵團光滑、手光、盆光)和「薄膜狀態」(拉開一小塊麵團,能出現薄而不易破的膜)。如果手揉,持續用力揉+甩打,大概15分鐘跑不掉。大偷吃步:用麵包機的「揉麵團」功能! 通常設定15分鐘就幫你揉好了。再不然,試試「水合法」:除了酵母和油,先把麵粉和水大致混勻成團無乾粉,蓋起來靜置30分鐘。麵筋會自己形成,之後再加酵母(用一點點水化開揉入)和油揉勻,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揉麵時間和力道。這個技巧套用在任何饅頭食譜上都很管用。
Q3:做好的饅頭一次吃不完,冷凍保存後再蒸,怎樣才能像剛出爐一樣好吃不乾硬?
A: 關鍵在「回蒸」的火候! 冷凍饅頭千萬別解凍再蒸,水分會流失更多。從冷凍庫拿出來:
- 蒸鍋法 (最推薦): 直接放在鋪了烘焙紙的蒸籠/蒸架上,鍋裡放冷水,開中火蒸。從冷水開始計時,約12-15分鐘(看饅頭大小),關火後一樣悶3分鐘再開蓋。讓蒸氣慢慢滲透進去加熱。
- 電鍋法: 外鍋放0.7-1杯冷水(量米杯),冷凍饅頭直接放內鍋架上(底部可墊烘焙紙),按下開關蒸。開關跳起後悶5分鐘再開蓋。這樣蒸出來,保證跟剛做好的口感幾乎沒差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