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起床突然痛到彎不下腰?還是辦公室坐整天腰像被電到?每次腰痛發作就開始糾結該掛哪一科...骨科?復健科?還是神經科?坦白說我曾經連跑三間診所都掛錯科,最後痛到冒冷汗才找到對的醫生,這種冤枉路你真的不必再走。
九成人都掛錯!腰痛分科關鍵在「痛因」
很多人以為腰痛就是看骨科,其實大錯特錯。我表哥上個月腰痛,在骨科照X光說沒問題,拖了兩週腳開始麻才發現是椎間盤突出壓到神經,轉神經外科開刀才解決。選錯科不只是多花掛號費,更可能延誤治療黃金期。
| 你的疼痛特徵 | 最可能原因 | 優先掛號科別 | 真實案例 |
|---|---|---|---|
| 彎腰搬重物後劇痛 | 急性肌肉拉傷/椎間盤突出 | 骨科 → 復健科 | 陳先生搬冰箱後痛到無法站,骨科打止痛針後轉復健科牽引治療 |
| 久坐後悶痛+臀部麻 | 坐骨神經壓迫 | 神經科/復健科 | 櫃姐每天站8小時,復健科檢查發現梨狀肌壓迫神經 |
| 清晨痛醒+活動後緩解 | 僵直性脊椎炎 | 風濕免疫科 | 28歲工程師誤當肌肉拉傷,拖半年確診脊椎沾黏 |
| 月經來時腰部痠脹 | 婦科相關疼痛 | 婦產科 | 32歲女性每逢生理期腰痛加劇,超音波發現子宮肌腺症 |
| 排尿時腰痛+發燒 | 腎臟發炎/結石 | 泌尿科 | 腰痛合併血尿,急診檢查出0.6cm腎結石 |
看到表格應該比較有概念了吧?但這還只是基礎判斷,腰痛看什麼科還要看疼痛位置...
疼痛部位告訴你的警訊
- 下背正中間痛:多半是腰椎問題(骨科/復健科)
- 腰兩側痛+敲擊更痛:小心腎臟問題(泌尿科)
- 痛感延伸到臀部或大腿:神經壓迫機會高(神經外科/復健科)
- 痛點游移不固定:可能筋膜發炎(復健科/疼痛科)
上個月我同事腰痛集中在右後腰,本來要去復健科,剛好被我攔下建議先掛泌尿科,結果檢查出腎結石。他自己都嚇到:「腰痛看什麼科原來連位置都有差!」
五大腰痛門診真實比拚
帶大家看診間實況,各科處理腰痛的方式差很大:(這張表仔細看能省你好多時間)
| 科別 | 適合症狀 | 常用檢查 | 主要治療方式 | 看診弱項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骨科 | 急性外傷/骨折/關節退化 | X光/骨掃描 | 開刀/藥物/護具 | 復健治療較少 |
| 復健科 | 慢性疼痛/姿勢不良/神經壓迫 | 超音波/神經傳導 | 物理治療/運動訓練 | 無法執行手術 |
| 神經外科 | 椎間盤突出/脊椎狹窄/馬尾症候群 | MRI/肌電圖 | 神經減壓手術 | 輕症可能過度治療 |
| 疼痛科 | 頑固性疼痛/手術後疼痛 | 疼痛評估量表 | 神經阻斷術/藥物調整 | 多屬症狀控制 |
| 家醫科 | 不明原因初診/轉診評估 | 基礎血液檢查 | 初步處置/跨科轉介 | 深度檢查不足 |
特別提醒:當出現這些症狀請直奔急診:大小便失禁、雙腿突然無力、高燒合併腰痛、外傷後無法移動。這些可能是脊髓嚴重壓迫或感染,等門診可能耽誤救治。
復健科 vs 骨科怎麼選?
這問題被問到爛,用白話解釋:
骨科=處理「結構性問題」(骨頭裂了、椎間盤破了、韌帶斷了)
復健科=處理「功能性問題」(肌肉緊繃、神經壓迫、姿勢代償)
簡單說:搬重物「喀」一聲痛到不能動→骨科;辦公室坐整天腰痠→復健科。要是復健科看三個月沒改善?別撐了,轉骨科檢查結構問題。
掛號前必備:診間實用工具包
就醫決策樹(照著走不迷路)
- 先問自己:
- 有無撞傷或跌倒?→骨科
- 疼痛超過3個月?→復健科/疼痛科
- 合併腳麻無力?→神經科/神經外科
- 發燒或排尿異常?→泌尿科/腎臟科 - 還是不確定?
- 健檢報告有紅字→對應科別(如腎功能異常掛腎臟科)
- 完全沒頭緒→家醫科先評估
診前準備清單
- 用手機錄下日常動作(彎腰/起身)引發疼痛的過程
- 畫出疼痛路線圖:在哪個點痛?痛感延伸到哪?
- 記錄疼痛日誌:何時最痛?什麼姿勢能緩解?
- 帶舊影像報告(別以為醫生電腦都查得到,院所系統常不相通)
上次我帶老媽看診,醫師看到影片裡她起身瞬間皺眉的樣子,馬上說:「這是典型椎間盤痛,不用照MRI先做復健!」省下上萬檢查費。
殘酷真相:醫療自費項目比價表
別以為健保給付就萬事OK,腰痛看什麼科的隱形成本差很多:(單位:新台幣)
| 項目 | 健保給付 | 自費價差 | 建議評估時機 |
|---|---|---|---|
| 腰椎X光 | ✓ | 0 | 初診必做 |
| 椎間盤MRI | 需申請 | 3,500 - 8,000 | 神經壓迫症狀明顯時 |
| 增生療法 | ✗ | 2,000 - 5,000/次 | 慢性韌帶損傷 |
| 神經阻斷術 | 部分給付 | 1,500 - 3,000/次 | 頑固性疼痛 |
| 自費復健器材 | ✗ | 800 - 5,000 | 需長期居家治療者 |
復健科李醫師提醒:「自費項目別盲目跟風!曾有患者被推銷做十次震波花六萬,其實熱敷加運動就有效。」我的經驗是:先做健保療程,兩週無感再考慮自費。
腰痛就診七大熱門問答
A:若合併「馬鞍部麻木」(臀部到大腿失去感覺)或大小便困難,可能是「馬尾症候群」,24小時內必須手術,直接掛急診!單純肌肉痛可先吃止痛藥觀察。
A:輕微加重可能正常,但劇痛要喊停!有個案牽引過度導致纖維環破裂。立即反應給治療師調整力道,別默默忍耐。
A:絕對要!我阿姨被診斷椎間盤突出需開刀,換家醫院檢查竟是帶狀疱疹神經痛。建議攜帶影像報告諮詢「復健科」和「神經外科」再做決定。
A:關鍵在「診斷權」。物理治療所只能執行醫師開立的處方;復健科診所有專科醫師可診斷開藥。初診建議先找復健科醫師確診。
A:研究顯示對「韌帶損傷」效果較佳(如薦髂關節拉傷),單純肌肉痠痛CP值低。自費前先確認診斷,別被當冤大頭。
醫師沒告訴你的省錢技巧
這些經驗都是用冤枉錢換來的...
- 轉診單是寶物:家醫科轉診到醫學中心,部分檢查自負額減免
- 善用跨科會診:在區域醫院掛復健科,可要求會診骨科醫師評估結構
- 復健療程簽切結:需長期復健者簽「放棄健保給付切結書」,可改每週五天密集治療(健保限制每週三次)
- 影像光碟自己燒:做MRI記得索取DICOM檔光碟,轉院重照機率降七成
最後提醒:腰痛看什麼科沒有標準答案。記住「初發看位置,慢性看功能,急症看神經」,多數腰痛是肌肉韌帶問題,別自己嚇自己。但超過六週沒改善?別鐵齒,快找出真正痛因才是王道!